求索

为什么说湖南籍学者国学大师文怀沙是新楚辞研

这个问题会让楚辞学会的一代代研究者笑话的,光明学人刊登过姜亮夫、褚斌杰先生的怀念文章,这两位都算是楚辞研究领域的大家了,文先生的研究不是很了解,但是动不动就扣上个国学大师的帽子,动不动就是啥啥领域的第一人,是在让人咋舌。

为什么说湖南籍学者国学大师文怀沙是新楚辞研究第一人?

这个问题会让楚辞学会的一代代研究者笑话的,光明学人刊登过姜亮夫、褚斌杰先生的怀念文章,这两位都算是楚辞研究领域的大家了,文先生的研究不是很了解,但是动不动就扣上个国学大师的帽子,动不动就是啥啥领域的第一人,是在让人咋舌。

学术界一篇江湖气。

近期光明学人就刊登了一篇刘永济先生的文章,看看一位真正的古典文学研究大家的风范。

刘永济以古典文学专家知名于世,其屈赋研究更是有其自己的特征。

首先,刘永济所说的是屈赋,而不是今人多称为的楚辞或屈骚。在他看来,屈原所作乃诗人之赋,属于诗的范畴,汉人所作乃辞人之赋,介于诗文之间,两者的文类有着鲜明的差别;而且,屈原之作源于六艺之赋,而屈宋之作又为汉赋之祖,所以,称屈原的作品为屈赋,也有充足的学理依据。这在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卷上《诠赋第八》有清晰而准确的分疏。

刘永济屈赋研究的主要成果有这样几本著作,《屈赋通笺》《笺屈余义》《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兼顾义理、考据、辞章。

先说义理方面,刘永济以知人论世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三个重要判断:第一,屈原名下作品应该是出自屈子“一家”之手而非屈原一人之手,不过,后世那些屈原追随者所做的那些模仿之作,也是揣摩屈原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而写成的;第二,屈原是一个有着特殊的楚国贵族身份的诗人,他具有强烈的家族血缘意识,视自己的宗族和楚国为一体;第三,《九歌》兼有客观叙事与主观抒情两面。

刘永济的屈赋考据,包括下面两种类型。第一类偏重于人文性的阐发,虽然常常无铁证,但如关于屈赋作品的认定和部分字句的改动,一方面对读者都是有启迪的,当然也不时招致商榷;第二类则以科学性见长,包括屈赋的审音、训诂、语法研究等,他的几个主要成果,如《屈赋通笺》各卷的“正字”“审音”“通训”各节,以及《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两部专书,集中显示了这位大家在考据和语言学方面的深厚造诣,真功夫可见一斑。由此刘永济的屈赋也得到了闻一多、游国恩等大师的激赏。

最后再说辞章,在刘永济看来,屈原之“自铸伟辞”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楚国“固有文化”为屈原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丰厚基础,他所铸“伟辞”更为文学树立了新的坐标,意义重大。

刘永济说屈原所读之书“有出于孔子删定之外者”,并由此透视涵育了屈原的社会风尚、文化氛围,他所开创的新的抒情境界及其景物描写的文学史意义和多样化风格,拓展了楚辞研究的视野。

感谢陈文新先生为光明学人撰写的怀念文章!

欢迎关注光明学人头条号。

求索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为什么说湖南籍学者国学大师文怀沙是新楚辞研究第一人

写不好七律就不能安上七律二字吗?

首先要弄清楚"写不好"的意思,写不好是七律诗写完后不符合格律要求,还是符合格律要求,但诗的内容写得不够好?如果符合格律要求,即使诗的内容写得不够好,也可以安上七律二字。反之诗的内容写得很好,但不符合格律要求,或者是否符合格律自己心里也没底,安了还怕别人挑毛病,那就不要安上七律二字。如果别人对你的诗提出不符合七律的错处和意见,并且得到你的认同,那你就应该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成为七律,或者你认为改了会影响诗的意境,想保持原样,那你就应该去掉七律二字。如果你不认同别人的意见,坚持自己是对的,那你可以置之不理。如果你曲解或漠视格律,并顽固不化,自以为是,那就高悬七律二字也无不可。其实能不能安上七律二字,还得取决于你自己,诗不外露,只限自己欣赏,咋的都行,外露就得任人评说。

其实古人写的韵律诗有很多都是后代所谓的"大家"给安上属性的,近体诗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大多是如此。比如,有着天下第一律之争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上一篇:求索文献综述怎么写(求索文献综述怎么写)
下一篇:没有了